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阿凤
7月3日,在省政府新闻办“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省”系列记者见面会第三场上,2024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获得者、烟台市农科院副院长辛国胜,分享了其扎根甘薯科研一线29年的创新成果与实践经验。
辛国胜主要从事甘薯遗传育种、脱毒及栽培技术研究。29年来,他带领团队攻克10余项技术难题,研发出多项关键技术。其中,“甘薯人工昆虫互补二次授粉法”突破传统育种局限,扩大遗传范围,提升育种效率;针对甘薯易感染病毒病的特性,创新“一刀切的甘薯茎尖剥离技术”,实现高效脱毒且防止种性变异;在栽培技术领域,全国首创黑色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降低除草剂施用量;研发插苗棒插苗技术,解决人工插苗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问题,并提出甘薯超高温育苗、烟粉虱防控等技术,为甘薯产业健康发展筑牢根基。
在成果转化方面,辛国胜提出“科研单位+N家被授权单位+示范园区”推广模式,既扩大了品种覆盖面,又保障了种苗纯正性。工作至今,他获授权专利15项,发表著作1部、论文40余篇,斩获省部级成果6项、市级成果7项。
辛国胜的突破性成果源于理念革新与生产实践。他打破“重产量轻品质”的传统育种思路,将优质作为首要目标,由此诞生的“人工昆虫互补二次授粉法”成功选育出“烟薯25”。黑色地膜覆盖技术的灵感则来自遮阴棚不长草的现象,有效解决甘薯田间除草难题;插苗棒的发明,更是源于一次用木棍插苗的尝试,如今该技术已在全国广泛应用。
“烟薯25”是辛国胜团队的标志性成果。自2005年获得株系后,经多年鉴定评价,2012年通过审定并命名。其香甜可口的特性掀起食用热潮,被称为“烤薯界的爱马仕”,带动一批农民致富,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与乡村振兴。2015年起全国大面积推广,2019年至今保持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甘薯品种地位,累计创造社会经济效益超500亿元。
展望未来,辛国胜表示,团队将聚焦淀粉型甘薯品种高产、高淀粉率与品质难以兼顾的产业短板,致力于选育高淀粉、高粘度、高产且抗病的优质品种,让种植户、加工企业、消费者多方受益,持续为我国农业产业振兴贡献力量。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