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自强 通讯员 徐婷
一杯咖啡,一场思维漫游,一次灵感迸发的多维体验……熙阁咖啡门口的网红博主正在打卡,静谧办公区、创意沙龙区也座无虚席位。近日,位于青岛城阳核心地带的青岛国家广告产业园区,正以其独特的“网红”魅力与产业聚合效应,成为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产业赋能,构建广告生态全链条
走进园区,创意设计与数字科技的气息扑面而来。这里已形成“广告+”全产业链生态,广告及关联企业占比达71%,年营业额31.46亿元,带动就业5500余人。
在领客文化公司的技术共享中心,设计师正通过智能剪辑SaaS系统完成跨国客户的广告订单。“这套系统让我们制作效率提升70%,成本降低40%。”企业负责人王观龙介绍。园区推动该企业开放自研技术,带动23家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联合制定的《短视频营销服务规范》已成为行业标准。近年来,园区陆续引进了中车工业研究院、京东广告等40家优质企业,园区已形成涵盖内容创作、技术开发、媒介投放的完整广告产业链。
此外,园区还积极搭建国际平台,助力品牌出海,联合上合示范区举办“中小企业跨境出海实战课”,为50余家企业对接Amazon、TikTok Shop等国际平台,青岛动车侠动漫公司凭借与国际流媒体平台MUBI的合作,其作品《动车侠》斩获国际动画大奖提名,实现了中国文化“软出海”。
提振消费,场景创新激活流量密码
当咖啡香气遇见创意设计,会迸发什么样的火花?日前,青岛国家广告产业园区举办的“活力城阳 尚小咖”咖啡季活动给出了答案。在这里,利和味道、沃隆等本土品牌与白咖啡、普田水木园等韩国咖啡品牌同台竞技,咖啡时尚与“美得”非遗相得益彰,60个国际咖啡品牌、80个特色展位3天吸引5万人次打卡,带动销售额超500万元,引爆夏日消费热潮,“这里既是产业园区,也是时尚生活圈。”参与活动的沃隆食品展商感叹。
不定期的“创意市集”汇聚手作、潮玩等几十个摊位,配套露天电影、音乐演出,“开集日”客流量可达8000余人。园区日料、韩餐、本地小吃一应俱全,180余家餐饮店铺形成“全球美食走廊”,劳顶笨咖啡、古来夜韩国料理等20家食品安全示范店也相继成为各国网红打卡地,这里的跨国文化碰撞与消费场景创新,为提振区域消费活力、吸引日韩客群入境消费注入了强劲动能。
点亮夜经济,灯光下的创意不夜城
华灯初上,园区的活力才真正绽放。3D艺术灯光装置与色彩斑斓的涂鸦墙交相辉映,吸引着年轻人的目光,纷纷驻足打卡留念,这里已然成为青岛夜经济的一张闪亮名片。
在园区的共享办公空间,灯火通明,园区增设3D艺术灯光、网红打卡点和全时段共享会议室,完善了夜间物流、客房预订等配套服务,将平寂的夜晚时间转化为创意生产的“黄金时段”,“由于海外时差,我们90%的跨境直播订单都在夜间完成,这里完备的配套解决了我们夜间物流和后勤不足的问题。”入驻企业青岛子午桥进出口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浩说。
园区夜间开放的虚拟拍摄棚,也使初创团队也有机会使用到百万级设备。“这里不仅是办公场所,更是资源对接的枢纽。后期,我们将规划建设24小时活力带,引入全时段美术馆、书店等业态,预计到2026年,园区夜经济规模将显著增长,有望突破5亿元。”园区运营公司负责人赵铖介绍。目前,园区已构建涵盖法律、金融、人才等8大服务平台,累计培训企业600余家,不断推动产业链从“单打独斗”转向“共生共赢”。
创新探路,引领构筑产城融合新内涵
近年来,城阳区坚持“园区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路径,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推动各类产业园区产城融合、提质增效。全区重点园区开发面积占全区产业用地总面积比超过55%,园区经济占工业总产值的70%,已成为吸引高端要素、孵化创新企业、培育新兴产业的战略高地。
青岛国家广告产业园区的蓬勃发展,是城阳区聚力打造现代化产业园区体系、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激发城市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精彩缩影。从单一产业园区到产城融合的生态圈,从招商引资的“强磁场”到提振消费、点亮夜经济的“活力源”,青岛国家广告产业园区凭借其在数字创意、广告传媒领域的领先地位,正以创新实践诠释“产城融合”,与区内其他各类型产业园形成产业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随着数字广告、跨境出海等新业态的深化,这座“没有围墙的创意之城”将持续为城阳乃至青岛的经济脉动注入澎湃的青春动能。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