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填补省内儿科空白!山大附属儿医完成高难度食管瘘覆膜支架置入术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昨天19:03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贺照阳 通讯员 刘帅帅 王川 实习生 乔佳芮

近日,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基于多学科会诊(MDT)决策,成功实施山东省儿科首例Y型覆膜金属支架置入术,这项技术为过去治疗无望的危重患儿开辟了新的生命通道。

险象环生!1岁幼儿误食强碱命悬一线

2024年5月,1岁余的洋洋在家中误食“火碱、洗衣粉”,虽然在1小时内紧急送往医院,但还是不幸发生了严重的咽喉部、食管、胃腐蚀伤,1个月后复查胃镜时又发现食管狭窄、食管瘘,后来又出现了呛咳、痰多、喘息等肺炎症状,复查支气管镜发现支气管食管瘘形成。病情复杂,多次进行全院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讨论制定治疗方案:胃造瘘保证患儿进食及营养,左主支气管置入支架封堵瘘口,定期复查胃镜球囊扩张治疗食管狭窄并评估瘘口恢复情况,如瘘口不能自行闭合,待局部组织稳定后行外科手术修补。

MDT攻坚!量身定制支架破解治疗困局

按照讨论的方案,呼吸介入科马静主任团队于2024年8月底为患儿置入7mm×19mm左主支气管覆膜金属支架封堵瘘口,洋洋发生肺炎次数明显减少,营养状况也明显改善,但随着身高体重增长,支架不能有效封堵瘘口,3个月后更换为7mm×29mm覆膜金属支架,并陆续扩张支架直径至10mm。

8个月后支架又小了,取出支架后发现瘘口还很大,短期内无自愈希望,同时食管严重狭窄。再次组织全院MDT讨论,胸外肿瘤外科张士松主任又与国内多位知名小儿胸外科专家讨论,短期内均不建议手术。再放直筒型支架吗?大概率难以有效封堵瘘口,参考成人经验,马静主任决定为患儿置入Y型覆膜金属支架,这种支架理论上可有效封堵瘘口,不易移位,但因为洋洋年龄仅2岁,体重11kg,气道直径窄,现有的支架推送器直径较粗,置入困难、取出困难,挑战很大。

但为了给洋洋一条出路,马静主任积极联系厂家定制合适的支架,带领呼吸内镜团队反复演练,并与麻醉团队、血管瘤与介入血管外科团队、儿外科团队反复沟通,最终确定经硬镜联合X线透视下联合置入的手术方案,商讨每一个手术细节、通气方案,做好可能出现每一种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

无影灯下的生命奇迹!省内儿科首例Y型支架成功置入

万事俱备,7月11日上午,马静主任领衔的呼吸内镜团队(4名医生、5名护士)、张彬主任领衔的麻醉团队(3名医生,1名护士)、宋丹主任领衔的血管瘤与介入血管外科团队(2名医生,1名在呼吸介入手术室,按计划置入喉罩,再次测量气道确认支架型号,探查食管,插入硬镜,置入导丝,X线透视下推送支架到达预定位置,小心释放支架,自插入硬质镜到支架完成释放、退出推送器,仅用时不到10分钟!!整个手术过程,患儿脉氧、心率平稳,再次进镜检查确认支架位置合适,球囊扩张促进支架贴壁,美兰试验确认瘘口封堵完全。虽然穿着厚重的铅衣汗湿脊背,但当看到支架成功置入完全封堵瘘口,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激动的笑容。

行支气管食管瘘覆膜支架置入术

洋洋的路还很长,支架维护,食管狭窄、瘘口修补等等问题还需要解决,每一个都很棘手。但是,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已建立起了完善的多学科协作平台(MDT),更重要的是全体儿医人敬畏生命、救死扶伤的坚定心志,相信一定能为洋洋争取到最好的预后。

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马静主任团队完成的这例省内儿科首例Y型覆膜金属支架置入术,是儿科呼吸介入领域的一项里程碑式成就。它不仅展示了团队高超的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也完美诠释了多学科协作(MDT)在现代医学,尤其是复杂儿科疾病诊疗中的核心价值和强大力量。这项技术为过去治疗无望的危重患儿开辟了新的生命通道。

责任编辑:贺照阳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鲁ICP备15022957号-13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2220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01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鲁B2-20120085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