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防“晒”更要防“坑”!中消协发布消费提示,这几点你买前得看清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昨天17:59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唯

入夏以来,轻薄透气的防晒衣成为消费者出行的热门选择,从街边地摊到品牌专柜,“高倍防晒”“黑科技面料”等宣传语充斥市场,似乎“全副武装”已成标配。然而,这股消费热潮中也暗藏隐忧。7月16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提示指出,部分防晒衣产品存在数值虚标、成分造假、伪科技营销等乱象,为消费者提供科学选购指南。

防晒≠防紫外线?警惕“UPF2000+”伪科学

中消协提示,真正的防晒衣应具备良好的紫外线防护性能,通常以紫外线防护系数(即UPF)和日光紫外线UVA透射比值两项指标综合评定。目前国家认可的防晒衣物标准仅有GB/T 18830-2009《纺织品 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和FZ/T 74007-2019《户外防晒皮肤衣》两项。值得注意的是,国标最高等级为UPF50+,但在实际市场中,不乏打着“高倍防晒”“紫外线全阻隔”等夸大宣传的产品,所谓“UPF200+”“UPF2000+”等宣传实为变造概念、过度营销。

面料与工艺解密,深色其实更防晒

防晒衣的实际防护效果与其采用的材质和生产工艺密切相关。据中消协介绍,目前市场主流防晒面料以聚酯纤维、锦纶及其复合材料为主,部分产品会加入氨纶以提升衣物弹性,改善穿着舒适度。在关键的防晒工艺方面,二氧化钛涂层和原纱型防晒技术被证实是有效提升衣物防紫外线性能的成熟技术。

而在颜色选择上,中消协提示,黑、蓝、深蓝等深色系因对紫外线的吸收和阻挡作用更强,其防晒效果通常优于浅色系;但需注意的是,深色面料在长时间暴露于阳光下时也会吸收更多热量。因此,消费者在选购时需在“颜值”与实用性之间做出平衡,可以优先考虑带有透气孔、网眼设计或明确标注了“透气”“速干”等特性的款式,以减少闷热感,确保穿着舒适。

当心伪科技陷阱,“高科技”背后实为价格泡沫

当前,防晒衣市场频现以“高科技”为名的营销噱头,中国消费者协会特别揭露了其中两类典型伪科学概念。例如,部分商家宣称防晒服面料添加玻尿酸成分,穿上后可实现“皮肤保湿”,但该功效缺乏科学依据;另有产品声称面料含艾草精华,具有抗菌、驱蚊作用,实为变相抬价手段。

针对商家展示检测报告的行为,中消协提示消费者需重点核验三个维度:一是确认送检样品与实际销售产品的一致性;二是核查报告中是否完整包含紫外线防护系数(UPF)和UVA透射比等核心指标;三是辨别检测机构资质,需认准CMA(中国计量认证)和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双标识。必要时可通过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等官方渠道查询机构资质真伪。

责任编辑:消费频道许昱洲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鲁ICP备15022957号-13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2220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01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鲁B2-20120085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