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女子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学子赴济宁市泗水县金庄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队以“文化传承守初心,艺术赋能兴乡村”为宗旨,通过非遗夏令营、乡村调研、墙体彩绘、公益学习及校地合作等多元举措,在乡村书写青春担当,为乡村振兴注入鲜活力量,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成效与社会反响。
一、非遗润童心:多彩课程播撒文化种子
在金庄镇儿童服务站,实践团队精心打造的“童享非遗之美・传承文化根脉”儿童非遗夏令营成为孩子们的“文化乐园”。团队结合专业特色,设计了扎染、漆扇雅韵、剪纸妙趣、汉服霓裳、国画意韵、京剧脸谱彩绘等8门非遗课程,让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传统文化脉络。扎染课上,蓝白布料在水中晕染出奇妙花纹,孩子们惊叹于传统染艺的绚丽奥秘;京剧脸谱课上,红、黑、白等色彩在笔尖流转,一个个鲜活的脸谱形象背后,是戏曲文化的生动解读。除非遗课程外,实践队还开设足球公益课强健体魄,围绕防溺水、交通安全、用电安全等主题开展安全教育,用专业与爱心守护孩子们的成长。夏令营闭营晚会更是精彩纷呈,孩子们展示着非遗手工作品,稚嫩的歌声与欢笑声回荡在儿童服务站,让文化传承的种子在童心深处生根发芽。
二、调研探振兴:田间地头解码乡村发展
实践团队深入金庄镇卞家庄村开启乡村振兴调研之旅。在樱桃科技示范园,队员们与技术指导深入交流,详细了解种植技术、产业规模及增收效益,见证“小樱桃”成为村民致富“摇钱树”的历程。走进乡村振兴纪实展馆,老照片与旧物件诉说村庄变迁,“苦干不苦熬,奋力争上游”的新时代泗水精神深深感染队员。团队还赴卞家庄创业园开展访企研学,走进6家企业实地察看生产车间与技术展厅,聆听负责人介绍核心技术、生产流程及行业趋势。从精密机械到航天科技,再到新材料研发,同学们直观感受科技赋能产业的动力,以及乡村工业园在吸纳就业、带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通过与村干部座谈、听老人讲村史,队员们深刻认识到卞家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从稳定增收到完善设施、推动共富,村庄发展正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微观缩影,大家立志将调研所得转化为助力乡村发展的实际行动。
三、笔墨绘乡貌:艺术墙绘点亮振兴图景
实践团队在卞家庄村开展“樱桃红遍乡野,笔墨点亮振兴路”墙体彩绘活动,将艺术创作与乡村特色深度融合。经过前期调研,团队确定以“樱桃元素”和“乡村振兴”主题为核心,让闲置墙体变身展现乡村风貌的“活名片”。清晨的村落中,队员们分工协作,调配颜料、打磨墙面、勾勒轮廓,阳光洒在专注的面庞上,汗珠与颜料在袖口晕染出独特的青春印记。面对凹凸不平的墙面,队员们三人一组默契配合,排刷铺色展现丰收盛景,细笔勾勒凸显果实饱满,虬劲的树枝在墙面上渐次呈现。路过村民纷纷驻足点赞:“这画把俺们村的精气神都画出来了!”墙绘与田间樱桃树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生动的乡村振兴画卷,让艺术之美融入乡村日常。
四、公益学担当:爱心故事涵养责任情怀
实践团队还前往泗水县微公益协会参观学习,深入了解公益组织在困境儿童救助、爱心助学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队员们参观办公区域,聆听“微爱1加N成长计划”等公益项目的实施故事,从“温暖小屋”改善困境儿童居住环境,到“带你看世界”拓宽孩子视野的案例中,深刻感悟公益事业的温度与力量。座谈会上,公益宣传视频中孩子们重拾自信的笑容,让队员们深受触动,进一步增强了投身社会服务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五、校地共携手:实践基地筑牢合作基石
7月24日,“山东女子学院乡村振兴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泗水县等闲谷艺术小镇举行。山东女子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相关领导与泗水县有关领导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双方签订《共建“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合作协议》,为校地深化合作、共促乡村振兴搭建起坚实平台。座谈会上,双方围绕乡土人才培养、产业创新、文旅融合发展等领域深入探讨,达成多项合作共识。实践基地的落户,标志着山东女子学院“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办学理念在乡村振兴实践中落地生根,将通过人才输送、科研支撑、艺术赋能等方式,为泗水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山东女子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实践育人的生动实践。实践团队以青春之力传承文化根脉,用艺术之美赋能乡村振兴,不仅为泗水县留下了看得见的文化成果与艺术印记,更在实践中培育了学子的乡土情怀与责任担当。下一步,学校将以乡村振兴实践基地为依托,持续深化校地合作,让更多青年学子在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绽放青春光彩,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智慧与力量。(王新莲)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