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至20日,山东女子学院健康养老学院“向阳为老”志愿服务队赴济南市长清区紫薇路、耕读世家社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聚焦认知健康、中医养生等五大领域,推出30余项特色服务,以“五化融合”模式为基层养老服务注入专业活力,为新时代青年参与养老服务实践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认知防护立体化:从理论到实践
“奶奶,您试试按这个节奏拍手,跟着鼓点走就行。”在认知训练现场,队员小贾正引导老人参与音乐互动。4场认知症预防讲座里,临床案例被拆解成家常话;63份蒙特利尔量表筛查中,队员们蹲在老人身边逐题解释。为了让训练更有趣,队员们把专业知识转化为“记忆卡片配对”“红色歌曲合奏”等10场互动游戏,当78岁的王奶奶准确说出歌曲名时,队员们突然懂得:“养老服务既要专业精度,更要懂老人的心。”
(图1为志愿者在开展认知症早期预防系列活动)
二、中医康养互动化:让传统智慧“活”起来
谁说中医养生只能望闻问切?120余次耳穴压豆、肩颈推拿服务中,穿插“穴位速答”“经络拼图”6场养生小游戏,活动结束后,92%的老人能准确指认10个以上穴位,让中医养生从课本走进生活。“甩乒乓球入筐”练肩颈、“珠行万里”强心肺,“健康操”让体能训练成了社区最热闹的聚会。夏季健康宣讲时,队员们现场演示“中暑急救四步法”,当所有老人都能准确复述出记忆口诀时,他们深刻体会到:“把专业讲透,才是真本事。”
(图2为志愿者在开展中医健康养生系列活动)
三、心理关怀个性化:在陪伴中读懂“银发心”
“蔬菜插花不是要好看,而是要让长辈们觉得‘我能行’。” 蔬菜插花课上,队员教老人把寻常食材变成艺术品,生活美学就这样悄无声息融入日常。更惊艳的是“花样摩登秀”:队员们帮长辈挑道具、摆造型,78岁的刘阿姨笑称“找回了年轻时的俏”。茶艺沙龙里,茶香混着家常话;书法课堂上,墨香里藏着心事,这些“心情交流”时刻,让孤独感渐渐消散,让队员们懂得了陪伴的重量。
(图3为志愿者在开展心理疗愈系列活动)
四、红色教育情境化:在学习历史中传承责任
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天安门幕布合影”成了爆款活动:老人们对着镜头微笑,当队员们冲印照片送到他们手中,王爷爷摩挲着照片说“再次圆了北京梦”。2位退伍老党员的讲述更动人:“腿上的弹片是勋章”“站岗时嚼冻土豆也甜”,听得年轻队员红了眼眶。后赴孝里老战士纪念广场、长清大峰山革命基地研学途中,00后队员小陈说:“以前觉得历史很远,现在知道,我们站的地方,就是他们曾守护的家园。”红色基因,就这样在行走中传承,在互动中扎根。
(图4为志愿者在开展抗战胜利80周年红色系列活动)
五、非遗康养融合化:让传统技艺焕发新活力
植物拓染时,锤敲叶瓣的力道练活了手腕;漆扇上的纹样,是颜料调配与关节训练的双重成果。扎染布包要折叠、捆绑、染色,老人的手指在重复动作中灵活起来;6场活动下来,老人做出的艾草锤、拓染画、漆扇,既是养生工具,也是艺术品。队员们发现:非遗不止是传承,更能让老人在创作中找到创作的快乐。
(图5为志愿者在开展手工系列活动)
此次实践,队员们不仅为社区养老服务注入了新活力,更在与老人的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完成了成长蜕变。未来,这支队伍将带着这份收获,继续探索养老服务新路径,让青春力量在守护“银发岁月”中绽放光彩。(李腾)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