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超 通讯员 闫泮泮
2025年10月11日,二年级教室里弥漫着一股既紧张又兴奋的气氛,孩子们入学以来第一次面对的数学计算“小战场”—乘法计算小考试,即将拉开帷幕。
上课铃响前,孩子们早已端坐在座位上。与往常的喧闹不同,今天多了一份专注的宁静。一双双小眼睛不时地瞄向讲台,那里放着一摞崭新的试卷。有的孩子默默地从铅笔盒里拿出削得尖尖的铅笔,像战士检查自己的武器;有的则抓紧最后的时间,手指在桌面上无声地比划着“二三得六,三四十二”,嘴里念念有词;还有几个平时活泼好动的男孩,此刻也双手托腮,眼神里充满了“严阵以待”的郑重。空气中,能清晰地感受到他们对“第一次”的期待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同学们,请安静,现在开始发卷。”随着一声令下,试卷如白色的蝴蝶,轻盈地飞到每个孩子的课桌上。顷刻间,教室里只剩下“沙沙沙”的书写声,那仿佛是此刻世界上最动听的音乐。
试卷上的每一笔每一画,都是孩子们思维的痕迹。有孩子把“×”号写得又大又工整,仿佛在确认这个新朋友的样貌;也有孩子在答完题后,用橡皮小心翼翼地擦去多余的草稿,让卷面保持整洁。当有孩子提前做完,他们并没有东张西望,而是按照平日的教导,小手背在身后,开始一题一题地认真检查。那紧抿的嘴唇和来回巡视的目光,是他们责任心的最初萌芽。
“时间到,请停笔。”收卷的时刻,教室里响起一片如释重负的呼气声,紧接着是叽叽喳喳的讨论。“老师,最后一题是‘6×9’对吗?我算的是54!”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求证。孩子们的脸上,有轻松,有喜悦,也有对答案的好奇。无论结果如何,他们都已经成功挑战了自我,完成了从加法思维到乘法思维的一次关键跨越。
这次小小的考试,不仅仅是对乘法口诀表的检验,更是一次关于专注、细心和自信的历练。知识的种子已经播下,并正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未来,广大教师将与孩子们一起探索数学王国里更多有趣的奥秘。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