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时节,正是农业生产抢收、抢种、抢管的关键期。作为服务地方“三农”的金融主力军,莒县农商银行始终把助力“三秋”生产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从田间地头的需求调研到量身定制的金融方案,从快速高效的资金投放再到后续的跟踪服务,以实打实的行动为农户、合作社解决生产难题,当好“三秋”生产的“金融后盾”。
莒县农商银行刘官庄支行的客户经理在日常走访中了解到,明众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遇到了难题,6000吨湿玉米等着烘干,现有烘干设备根本跟不上节奏,加上秋收设备需要更新维修,资金缺口让合作社的“三秋”计划卡了壳。得知情况后,该支行当即安排客户经理上门,带着工具、穿着胶鞋前往合作社。
抵达合作社后,客户经理迅速投入工作。上午扎进玉米地,仔细查看智能农机的运行情况,与合作社理事长邵明众一同核算履带设备调度成本;下午转到厂区,一边清点湿粮存量,一边对照烘干需求测算需新增的设备数量,一笔一笔记、一项一项核,最终清晰掌握合作社“救急、扩烘干、修机、保种”的四重需求。
需求明确后,方案制定紧锣密鼓推进。第二天一早,莒县农商银行刘官庄支行客户经理带着连夜梳理的金融方案再次上门,针对合作社最紧急的烘干设备采购需求,当场确定发放专项贷款,并开通审批“绿色通道”。为加快资金到账速度,该行简化所有流程,合作社仅需提交一次材料,剩余手续全由银行内部衔接办理。最终,300万元的烘干设备贷款不到24小时便获批,邵明众握着客户经理的手说:“这下湿粮有救了,秋种也不用愁了!”
莒县农商银行深知,金融服务不能止步于放款。后续回访中,工作人员发现合作社农机手对新购大型烘干机组操作不熟练,担心操作问题影响烘干效率,当即联系设备厂商,并协调县农机站共同组建专项培训小组,为合作社农机手开展针对性培训。整整 5 天时间,培训人员从设备原理到操作流程,再到日常维护,手把手教学、点对点讲解,直至每一位农机手都能熟练操作才结束。
如今再到明众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映入眼帘的是一派忙碌有序的景象,4台大型烘干机组持续运转,日处理湿粮能力从80吨提升至160吨,湿玉米含水率稳定降至14%以下。更令人欣喜的是,周边乡镇的合作社主动上门,委托其开展粮食代烘业务,累计订单已达1.2万吨。
明众合作社只是莒县农商银行服务“三秋”生产的一个缩影。整个“三秋”期间,莒县农商银行各支行的客户经理均活跃在田间地头,有的协助农户核算秋收成本,有的为家庭农场制定专属融资计划,有的紧盯农机维修的资金需求。该行始终坚信,只有扎根泥土、贴近农户,将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才能真正解“三秋”生产中的实际难题,让每一分金融支持都转化为丰收的希望。
(通讯员 马芳旭)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