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港口日照港外理公司,有一对特殊“奋斗搭子”——“00后”信息化工程师安培超与“80后”理货“老把式”安佰超。两人名字一字之差,年龄相差近15岁,他们因系统建设结缘,共同谱写港口数智化转型的生动篇章。
左为安培超,右为安佰超
图为安培超正在测试集装箱智能理货系统
今年2月,外理公司启动集装箱智能理货系统升级改造项目。起初系统识别准确率仅93%,不仅需要人工干预,还制约理货效率的提升。
“当时系统最大的难题在于特殊箱型、破损箱号以及并排车号的识别,无论怎样调整算法,准确率始终难以提升。”安培超回忆。就在团队一筹莫展之际,拥有丰富现场理货经验的安佰超提出了关键思路。结合多年在一线工作中观察到的箱型特征、破损规律和车辆停放特点,他详细梳理出不同场景下影响识别效果的关键因素,为技术优化提供了精准的“实战指南”。
图为安佰超正在研究集装箱箱型特征
受到“老经验”的启发,安培超决定接入AI大模型以突破技术瓶颈。通过剖析国内外大模型案例,经一个多月试验优化,最终选定豆包视觉多模态大模型,研发出兼容现有硬件的集装箱AI理货平台,实现集装箱智能理货的新突破。
如今,集装箱AI理货平台已上线使用,准确率超99%,支持“一人多线N船”作业,实现“石臼港区—岚山港区”跨区域一体化理货,理货效率不断提升。
集装箱智能理货中心
“安佰超师父不仅教我现场经验,还总说‘干一行就得钻一行,把活儿干到最好’。”安培超说,这段经历让他明白,港口系统的技术创新离不开一线实践,更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港口人的不懈奋斗。
安佰超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新成长,与时俱进学习新技术,给年轻技术员讲清不同识别算法的适用场景。“以前总觉得高科技离我们一线职工很远,现在才知道,只要愿意学,老经验也能跟得上新技术的步伐。”安佰超笑着说。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