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AI赋能成长,跨界织就未来!山大学子在校长论坛上分享成长心得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昨天20:29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延瑜 张中 王媛

10月31日,山东大学第二十届全国重点中学校长论坛在学校中心校区举行。全国教育研究领域专家学者,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全国重点中学校长、级部主任、骨干教师代表等聚首山大,共同进行AI驱动的人才共育模式创新探索。

论坛期间,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1 级本科生樊奕宣、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2022 级本科生薛鹏宇作为优秀学生代表发言,分享了他们在专业深耕、科创实践与交叉学科探索中的成长历程,展现了学校人才培养的多元成效。

樊奕宣以家国情怀为起点,分享了自己与山大的故事。“高中时目睹美国芯片贸易禁令给我国产业带来的困境,我坚定选择了山大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怀揣‘中国芯一定赢’的信念深耕专业。”她表示,大一加入微纳光电子科学与技术实验班后,以“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为座右铭,在学校全方位支持下稳步成长。

樊奕宣还通过“守望行动”为贫困儿童传递知识,“当弟弟妹妹用亮晶晶的眼睛看着我时,我也成了那个被照亮的人”。她还组织了海边净滩等公益活动,践行社会责任,并组建“信益求新科普宣讲团队”,开展电子信息类知识科普宣讲活动,在山大附属小学举办“见微知著”活动,向小学生播撒“中国芯”种子。

在科创活动上,学校的支持让樊奕宣敢于追梦。大二时,樊奕宣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学校为各类学科竞赛提供实验空间、硬件设备和路费支持,让我们无后顾之忧”。创新创业方面,本科导师的鼓励让她坚定开展动作捕捉与医疗领域研究,“只要你想做,有什么需要,尽管告诉我”,导师还专程从济南寄去实验设备,帮助她在人工智能辅助自动化医疗领域作出贡献。在“青苗计划” 的支持下,她先后参加微电子领域知名的EDTM和VLSI会议,并在各国科研学者面前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樊奕宣感慨道:“我将在2030年毕业,山大将见证我九年的成长,未来,我会继续践行‘学无止境,气有浩然’校训,聚焦微纳领域,融合家国情怀与个人理想。”

薛鹏宇以“跬步且长,行则将至”为主题,分享了交叉学科学习的探索之路。他选择行政管理与电子科学与技术双学位专业,面对“不要贪多”的劝说,他坚信“知识边界并非阻碍,而是创新的源泉”。他表示,行政管理专业教会自己理解制度逻辑、政策执行与公共价值,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让自己掌握了算法与数据处理工具,两者交织让他明确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公共管理与应急治理能力”这一研究方向。这一探索恰好契合学校的交叉学科融合培养机制。“学院提供的跨专业导师制、联合实验项目以及复合型课程模块支持,让我能在制度分析与算法设计之间自由穿梭。”

学术研究上,薛鹏宇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3篇SCI中科院一区TOP期刊论文,其中一篇将大语言模型(LLMs)应用于自动化生成提交信息,实现了CCF A类推荐期刊的突破。同时,他的论文成功发表在ISSTA会议(软件工程领域四大国际顶级会议之一)上,实现了山东大学在这一国际顶级会议“零的突破”。

“科研不仅在于发表成果,更在于启发他人、服务社会”。薛鹏宇说,他的研究成果被Google Scholar引用88次,还被蚂蚁集团专家在行业大会上引用。实践转化方面,薛鹏宇带领团队获得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大创)的立项,还将核心算法成功转化为用户友好的可视化软件,并获得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一项。同时,他的个人项目获批了山东大学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

作为班级学习委员,薛鹏宇组织学习互助活动,助力班级斩获 “优良学风班” 等7项集体荣誉;还参与5次学术经验分享活动,传递在科研、竞赛和项目申请方面的心得。

“所有成就都在回答同一个问题:如何让知识真正创造价值?”薛鹏宇告诉记者,未来将继续在学术与实践道路上追梦,以微光筑星河。

责任编辑:延瑜

王媛

混迹摄影江湖十一载,扛相机女汉子一枚,欢迎各位来撩。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张中

火爆刺激的现场,打动人心的故事,情报站@我,我用影像告诉大家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鲁ICP备15022957号-13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2220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01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鲁B2-20120085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