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函
11月7日,枣庄市市中区召开了“2025年枣庄市市中区防汛抗旱工作”新闻发布会。会上,枣庄市中区城乡水务局二级主任科员时乐为介绍,受气候变化影响,今年主汛期降雨偏少,雨水主要集中于汛末。1月1日至10月31日,全区平均降水量814.6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多2.5%,较去年同期偏少30.3%。周村水库10月31日8时水位125.57米,库容3615万立方米。

据了解,入汛以来,市中区重点对16个中小水库、9个城区易涝点、131个塘坝等关键部位予以关注。截至目前,共有4座小型水库发生正常溢洪,所有河道均未达到警戒水位,均无险情;全区未发生山洪和地质灾害,未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并且在汛期来临前,市中区组织开展了覆盖全区域的防汛抗旱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各镇街及行政执法、市政园林、交警等部门单位对全区12座下穿式立交、9个城区易涝点等关键点位实施专人盯守,同步落实打开雨水箅子、设置隔离护栏、加装防坠网和警示标志等措施,确保巡查到位、防范到位。对5家非煤矿山企业和煤矿,严格执行暴雨天气停产撤人规定,确保措施全面落实。各危化品企业提前部署雷雨天气防范工作,严格执行24小时责任人应急值守制度。足额储备了各类防汛抗旱物资,组建应急抢险救援队伍。整合了各镇街、行政执法、市政园林、区消防救援大队以及供水、供电、危化、矿山等专业力量,组建了35支共计1052人的应急抢险队伍。同时,配备冲锋舟12艇、橡皮舟10艇,每小时5000立方米、2000立方米和1000立方米的龙吸水及排水泵车各1辆,180立方米/小时移动式排水泵32台(含防汛重点村14台),随时做好应急抢险准备。组织了10余次防汛应急综合演练,提升了协同作战和应急处置能力。

时乐为表示,今年市中区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和雨情、水情、工情、旱情发展。在确保防汛安全的前提下,也科学做好蓄水保水工作。目前,全区16座中小型水库总蓄水量约4200万立方米,能够满足当前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
今年汛期,市中区先后出现了高温干旱和持续降雨天气,市中区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股股长刘树艳介绍,今年市中区出现的极端天气,对秋季农业生产造成双重影响。首先,在抗旱工作方面,市中区农业农村局针对7月持续高温干旱的天气,以“找水源、建机制、快浇灌”为抓手,迅速打响抗旱保苗攻坚战。联合镇街摸排旱情分布,开展水源“地毯式”排查,顺利启用可用于农田灌溉的水库16座、机井288个、塘坝131个、河道51条,为抗旱保苗奠定了坚实基础。针对不同水源条件,组织农户开展浇灌作业。充分发挥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优势,全力推动受旱农田完成浇水,有效缓解旱情对作物生长的威胁,为秋粮生长筑牢水分保障。同时迅速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推广专项抗旱保收技术,按照“分地块、分苗情、分作物”的原则,开展精细化技术指导。重点落实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管理措施,坚决稳住秋粮生产形势,确保粮食安全。

9月以来是“三秋”生产关键期,持续降雨导致土壤墒情过饱和,在防汛工作方面,市中区农业农村局聚焦“抢排、抢收、抢烘、保种”,全力推进生产恢复。组建了6支区级攻坚服务队,33支镇街应急抢收队,共计500余人下沉一线助农抢收。统筹农机力量,协调周边26台履带收割机支援作业,发动29家农机合作社、192名农机手“见缝插针”抢收。4组烘干设备满负荷运转,烘干玉米1.5万余吨。开放政府大院、村委院落、文化广场等临时晾晒点146处,满足群众晾晒需求。
最后,刘树艳表示,现在小麦播种正在有序推进中,目前,全区农机、农资储备充足,能够保障小麦顺利播种。针对秋汛导致小麦晚播现状,农业农村部门专门印发了“今年小麦怎么种”指导意见,通过抓好8项关键措施的落地,力争来年小麦有个好收成。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