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打通“最后一公里”,今年接驳济南地铁的公交线路将达到240条

壹现场 昨天22:05 8113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泊升 李梦瑶 王贝艺 管悦 石晟绮 史安琪 王帮栋

11月16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联合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局举办“打开大门干交通”首场活动。包括市民、自媒体从业者、齐鲁壹点情报站情报员、齐鲁壹点壹点号作者、特邀嘉宾在内的代表们“零距离”了解济南交通发展,并为后续建设规划建言献策。活动设置“交通一线开放日”圆桌论坛环节,成为汇集民智、凝聚共识的互动平台,市民代表们畅谈参观感受,并结合日常出行的“堵点”“痛点”,为济南交通发展献上“金点子”。

在现场,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局公共交通处副处长、二级调研员李新军聚焦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解决公交接驳难题等问题进行了详细介绍。“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局秉持‘地铁送到站、公交送到家’工作思路,持续深化‘公交+地铁’一体化出行模式。”李新军表示,济南围绕城市公交线网布局、设施衔接、运营协同、信息服务四个方面协同发力,着力加强公交对轨道交通的接驳喂给能力,全面提升公共交通整体效能与服务水平。

2025年以来,济南公交与轨道“两网融合”工作稳步推进,完成开通优化线路56条(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其中新开小巷公交、“街区约巴”等线路15条,线网接驳覆盖面持续扩大。目前,济南已有218条公交线路与运营中的3条轨道线路所有站点实现全面接驳,占比53.28%;优化调整公交站点105处,大幅缩短了公交站点与轨道出入口的物理距离,站点换乘便利性显著提升。

从线网融合方面(发展方向)来看,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局采取并行线路降重复、垂直线路快接驳、轨道站点微循环等形式,系统性重构公交线网,打造“快、干、支、微”功能互补、差异服务的公交线网体系,逐步构建形成“鱼骨状”的“地铁+公交”公共交通出行脉络。通过强化骨干走廊,聚焦关键枢纽,填补服务空白;深入城市“毛细血管”,合理衔接轨道沿线集中客流生成点,切实打通市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创新多元接驳模式,精准匹配市民通勤、就医、就学等个性化出行需求。

从设施衔接方面(地点接驳)来看,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局从硬件布局入手,提升换乘便利性。全力推动公交站点与轨道出入口“50米内”布局,缩短乘客换乘距离,为无缝换乘提供硬件支撑。统一标识系统,延续“地铁**站”的命名规则,对新设接驳站点进行统一命名。​

从运营协同方面(信息接驳)来看,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局依托大数据分析平台,收集和分析公交与轨道的运营数据、乘客出行数据、交通流量数据等多源数据,准确把握公共交通的运行态势和乘客需求,实现运营服务的精细化、智能化。促进公交与轨道运营资源的智能化调度和管理,在高峰时段加密接驳线路的发车班次,与地铁发车“同频共营”,最大限度保障通勤时段的集中出行需求;采取延长公交夜间服务时间、优化首末班车时刻表衔接等措施,提升换乘效率;平峰时段推广“灵活班次”或预约响应服务,按需动态调整发车频率,提升响应速度。

从信息服务方面(信息接驳)来看,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局以标准化信息指引为核心,优化换乘体验。在轨道出入口、公交站牌及车厢内设置标准化指引标识,为乘客提供清晰换乘导向,助力实现无缝换乘。

“今年公交与轨道接驳线路将达到240条,并将根据市民需求不断调整接驳线路数量。”李新军表示,全年通过优化新开线路,有效填补公交线网空白96.1公里,公交线路总条数达到411条,线网覆盖广度与密度均实现显著提升。

 

责任编辑:管悦

李梦瑶

风雨兼程,笔尖即担当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王贝艺

做大众的眼睛 走通往人心的路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史安琪

坚守做人底线,践行职业道德。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王帮栋

没想好签什么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于泊升

一生温暖纯良,不舍爱与自由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鲁ICP备15022957号-13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2220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01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鲁B2-20120085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