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泊升 李梦瑶 王贝艺 管悦 石晟绮 史安琪 王帮栋
“这不像调度中心,更像是一场城市交响乐的指挥现场!”壹点号作者焦丽萍的这句由衷感叹,道出了在场所有市民代表的心声。11月16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联合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局“打开大门干交通”首场活动启动。济南轨道交通的“最强大脑”——综合运营协调指挥中心首次向市民敞开大门,也揭开了城市地铁运营背后的“神秘面纱”。
一步入指挥大厅,人们的脚步不约而同地慢了下来,目光被正前方一整面墙的巨型电子屏牢牢抓住。屏幕上,地铁线网如同城市的神经网络,城市内所有车站、各线列车运行情况、站点人员流动情况在大屏幕上一一呈现。人群中响起一阵低低的惊叹,随即是此起彼伏的快门声。

“原来我们每天乘坐的地铁,背后是这样一张庞大而精密的‘智慧网’在支撑,太震撼了!”市民代表孙春丽一边用手机记录,一边感慨。
在行车调度工位前,紧张而有序的氛围无声流淌。一位调度员正头戴耳麦,与列车司机进行出发前的最后确认。他的双眼紧盯着面前数块分屏,上面布满了运行图、数据流和实时视频。
“不同轨道线路是如何调度的”“4号线现在的试运行怎么样?”……市民代表提出了大家想知道的问题,多名工作人员在现场为大家一一解答,一次性满足了大家的“好奇”。
“大开眼界!”市民代表张绍晖是个“交通迷”,今天抓住这个机会,他终于了解了地铁运营的背后原理。“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不同车组都有小分屏,通过‘智慧大脑’可以预测车辆从远到近的行驶轨迹以及到站时间。此外,还有一张大屏可以对所有在运营的车辆进行统一调配,太震撼了!”

“说实话,进来之前,我以为会看到一个充满按钮和红灯、让人紧张的地方。”市民代表孙春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但眼前的一切这么井然有序,这么透明,让我突然有了一种很安心的感觉。我知道我每天坐的地铁被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系统守护着,这种‘透明的信任感’,是任何宣传片都给不了的。”
本次“打开大门干交通”系列参观活动,不仅仅是一次满足好奇心的参观,更是在城市与市民之间,构建起一座理解与信任的桥梁。将神秘的“最强大脑”透明化,让市民从被动的服务接受者,也变为城市智慧运营的见证者与参与者。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